
央廣網成都10月19日消息(記者 賈宜超)(編輯: 吳天昊)10月19日,第六屆國際實驗生物學和醫學論壇暨第四屆國際再生醫學健康產業論壇在成都開幕,活動將持續至10月21日。來自政府主管部門、國內外科研院所、再生醫學產業機構等的領導、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500余人圍繞再生醫學領域的最新技術及產業變革,展開前沿學術和產業發展的深度交流。

大咖匯聚 聚焦環境衛生與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與再生醫學是近年來方興未艾的生物醫學新領域,具有重大的臨床應用價值,其旨在通過以干細胞為核心的新技術和新方法、促進組織再生,修復機體創傷、治理疾病。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將改變傳統醫療手段對于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方式,對疾病的機理研究和臨床運用帶來革命性變化。近年來,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領域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生命科學與醫學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據悉,第六屆國際實驗生物學和醫學論壇暨第四屆國際再生醫學健康產業論壇以“環境衛生與干細胞治療”為主題,延續往屆論壇高規格、高水平、高質量的學術會議特點,開展主題報告、專題講座、壁報展示等多種形式的交流,旨在通過搭建國際學術交流的平臺,鼓勵青年科研人員加入,以學術引領促進產業的發展和進步。舉辦論壇的指導單位為四川省科技廳、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成都市高新區管委會,主辦單位為美國實驗生物學和醫學學會、學術期刊《實驗生物學和醫學》雜志、SEBM/EBM亞太辦公室、四川大學華西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以及四川省再生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辦單位為成都清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峻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熊平主持論壇開幕式,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四川省工商聯主席陳放,成都市科技局社會發展與農村科技處處長夏北川,實驗生物學與醫學雜志主編Dr. Steven R.Goodman國際實驗生物學和醫學會主席Dr. Warren E.Zimmer,中國中清科華集團(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成都清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趙峻等領導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四川大學華西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再生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成都清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康裕建教授擔任大會主席,由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教授、路易斯安那大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博士Stephania Cormier,國際神經保護機構會議聯合創始人、阿肯色大學醫學院兒科和藥理學和毒理學系副教授William Slikker擔任大會國際籌委會執行主席,美國精準健康科學中心副主任 Kenneth Ramos教授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John Groopman教授、世界衛生組織兒童健康與環境合作中心主任Peter Sly,牛津大學電子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研究員Susanna-Assunta Sansone等20余位國際知名學者應邀出席并發表主題演講。
與會嘉賓從專業、前沿的視角,結合現階段民生關注的環境衛生與毒理問題,探討醫學中的熱點、難點。本次高峰論壇議題涵蓋:“環境持久性游離基——影響呼吸健康的一種新的環境壓力源”、“新興技術和生物標記:中樞神經”、“空氣污染對不良妊娠結局和兒童健康的影響:流行病學研究”、“出生時臍帶血中暴露出的持續性有機污染物-PM2.5”、“肥胖表型的跨代遺傳機制”、“鉻暴露破壞染色質結構的研究”、“空氣污染、氣候變化和呼吸系統疾病”、“精準醫學與預防醫學”……活動現場,與會專家學者分享最新科研成果、交流前沿技術動態,部分科研成果屬于首次披露。
據了解,本次活動將持續至10月21日,除了主題論壇外,還將進行論文評選、科企合作等活動。同時,為鼓勵廣大青年科研學者和在讀研究生參與這次國際性的學術交流盛會,會議評委小組將評選出兩名國際旅行獎和三名優秀壁報獎。

政產學研聯動 助推行業創新發展
成都市科技局社會發展與農村科技處處長夏北川在致辭中指出,隨著多學科的不斷交叉融合,我國以干細胞和生物材料為核心的再生醫學技術在醫學領域的科研、轉化與應用取得了長足發展,且已經與國際主流方向接軌,但仍存在不少瓶頸。如行業政策監管、干細胞的制備與臨床研究及轉化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技術標準體系等問題有待共同推進解決。
“面對我國干細胞技術轉化面臨的差距,我們呼吁,國家對干細胞技術的監管應借鑒藥物研發管理模式,推進干細胞臨床應用和相關產業發展。”中國中清科華集團(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成都清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趙峻在致辭中談到。
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四川省工商聯主席陳放致辭表示,四川省再生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四川大學華西再生醫學研究中心,每年定期舉辦“國際再生醫學健康產業論壇”,不僅為四川省在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的研究工作搭建了十分重要的信息交流平臺,而且有效推動了再生醫學這一新興產業的創新發展與繁榮進步。